除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外,
女生更看重颜值,男生更看重品牌。
(资料图)
“双11”购物狂欢节作为消费领域的现象级年度大事件,是属于所有消费者、品牌、平台、商家的一场消费盛典,同时也是分析消费行为、洞察消费趋势的重要参考。
近日,校果研究院联合问卷网、spsspro在线数据分析平台发布《2022年大学生“双11”消费洞察报告》,围绕“双11”期间大学生们的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消费观念、消费趋势、购买决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年轻人消费趋势,洞察新的营销思路。
报告显示,作为互联网和电商潮流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大学生对于线上购物的接受度比普通人群要高,在“双11”来临之时,他们往往提前“备战”,购物更有计划性,“攻略”成为常态。报告显示,约75%大学生会提前做好购物计划,小红书和抖音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攻略”平台。
此外,他们还会量力而行,对待超前消费他们依然保持“人间清醒”。
在购买产品时,他们货比三家,拒做“冤大头”。数据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会在下单前进行比价,近半数大学生经常进行比价,在进行比价时超过75%大学生会使用第三方比价软件。
绝大多数大学生手机里都安装有不止一个购物软件,同时随着购物平台垂直化、细分化,在品牌产品不能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在产品的选择上,除质量和性价比外,女生更看重颜值,男生更看重品牌,男生偏爱电子产品,女生偏爱服饰鞋包和美妆个护。近半数大学生“双11”花费500~2000元,男生消费金额略高于女生。
在购买渠道上,“某宝”依旧是大学生们的“双11”主阵地,“PDD”在年轻人中异军突起,直播购物未成为大学生“双11”购物的主要选择。
年轻人购物渠道选择的增多,电商平台节庆活动的泛滥,让大学生们对“双11”的期待变得更加理性,“有合适的就买,没有合适的就不买”,决策权完全把控在自己手上。觉得“双11”吸引大的大学生占比仅为三成,另外三成觉得吸引力一般,另外还有15%大学生认为“双11”购物就为凑个热闹。
对于“双11”推出的活动,有超过32%的大学生表示还是会认真研究并参与,但绝大多数仍持观望状态,要看最终价格再决定是否入手。
近年来,部分“双11”商家搞出先涨价再降价等花样,也让大学生们对复杂且不太真诚的促销活动产生反感情绪。
(整理自《2022年大学生“双11”消费洞察报告》)
报告节选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