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相关资料图)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长期来看,人口是影响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非常关键的因素,而人口流向的变化,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疫情影响之下,人口流向的变化更加值得关注。那么,在疫情影响下,我国人口流动表现出哪些特征呢?与之前有何不同?本文拟从区域维度,对近期人口流向进行全面梳理。
每个地区常住人口的变化一般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来自于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另一部分来自于存量人口在区域之间的流动。通常来说,我们把常住人口变动中自然增长的部分剔除后,便可以得到不同区域人口净流动情况。
从全国层面来看,2021年我国人口流动整体依然呈现“东迁”和“南下”的格局。 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东部地区持续呈现人口净流入,2021年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高达109.8万人,其中7成省市为人口净流入地区。而中部和东北地区则持续呈现人口净流出,2021年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54.2万人。
如果以秦岭—淮河为线来划分中国南北方省份的话,南方省市也持续呈现人口净流入。2021年南方省市人口净流入高达156.3万人,其中超过7成省市为人口净流入地区。而北方和东部省市则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2021年北方省市人口净流出112.1万人。
不过,近两年区域间人口流动波动较大。 通过数据测算我们发现,2020年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规模大幅增加至200万人以上,显著高于过去几年,而2021年人口净流入规模则明显回落。与之相对应的是,2020年中部地区人口净流出规模大幅扩大至-180多万人,而2021年则接近净流入(-0.2万人)。
如果从南北方来看也是如此,2020年南方人口净流入不到20万人,明显弱于过去几年,而2021年则大幅扩大至156.3万人。与之相对应的是, 2020年北方净流入23.6万人,为2012年以来首次净流入 ,而2021年则大幅净流出112.0万人。
这很大程度上或与疫情干扰有关。 例如,湖北是南方省市也处于中部地区,此前10年(2010-2019年期间)湖北人口平均净流出不到10万人。2020年受疫情影响,湖北武汉一度受到较大冲击达3个月左右,在经济冲击以及疫情担忧影响下,当年湖北人口净流出近190万人。如果剔除湖北,2020年中部地区人口反而是小幅净流入,南方人口也是大幅净流入200万人以上。
进一步来看,2020年湖北净流出人口多数流向中部邻省。 在疫情之前(2020年之前),中部地区一直是人口净流出大省,而2020年剔除湖北后,中部地区人口反而是净流入的,为2004年以来首次。 这很大程度上与湖北净流出人口多数流向中部邻省有关 ,例如,安徽、河南以及湖南等从人口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尤其是河南净流入近20万人,为2016年来首次;山西人口净流出也大幅收窄。
而这一定程度上也与湖北的外地人口来源地多为中部邻省有关, 例如,七普调查数据显示,在湖北省内居住的人口中超过10%为外地户籍,其中河南最多(占总外地人口的18.7%),湖南、重庆、四川、安徽以及江西也较多,比重均在5%以上。
不过山东与湖北并不相邻,却在2020年人口大幅净流入,一改之前人口净流出的趋势, 这或与其核心城市放宽落户政策有关。 例如,2020年2月,青岛将“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济南在2020年6月正式实施《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施细则》,提供六类落户途径,完全放开了落户限制。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短期疫情冲击后,人口通常会重新回流。 通过数据测算我们发现,湖北在2020年人口大幅净流出后,次年迎来人口大幅回流,2021年人口净流入超90万人。 而且多个省市出现了人口回吐现象,尤其是部分中部邻省。 例如,河南人口净流出超60万人,湖南人口也净流出超15万人,广东、山东等人口净流入规模也较前一年明显收窄。
但是,从常住人口恢复角度来看, 2021年湖北常住人口规模恢复至5800万人以上,仅好于2014年,较2017-2019年平均水平有1.5%的缺口。 这或也表明疫情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
从跨省的情况来看,根据我们的测算,人口流动有所减弱 。通过数据测算我们发现 ,部分人口净流入大省净流入规模有所收窄, 例如,广东在2017-2019年平均净流入98.1万人,而在2020-2021年平均净流入仅33.9万人;新疆净流入人口规模也缩窄了10多万人。
多数人口净流出地区在疫情后净流出规模也有所下降 ,例如,湖南、江西、黑龙江、天津、山西、辽宁以及吉林等近两年平均人口净流出规模相比2017-2019年期间收窄了10多万人。 而安徽和山东两地则由人口大幅净流出转为大幅净流入。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集中度也有所下降,相比之前更加分散。 通过数据测算我们发现,2017-2019年平均超过65%的净流入人口是流向了浙江和广东两地,与其说人口流向了东部和南方省份,不如说是更加向广东和浙江集聚。 在2020年疫情影响之后,这一集中度明显下降 ,2020-2021年平均净流入人口流向浙江和广东的比例下降至46.8%,为过去五年以来新低。
进一步来看, 除流向浙江的比例较高外,净流入人口流向也相对更加分散,例如,流向广东、山东、江苏、重庆、福建以及新疆等地的比例都在5%以上,而往年除前四外,流向其他地区的比例都不足4%。
从外出务工情况来看, 自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后,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同比维持在负区间。2021年外出农民工人数恢复至17172万人,较2019年仍有1.5个百分点的缺口。且其中前往省外的农民工比重也较疫情前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更多的劳动力选择在省内工作。
部分省市落户政策放松,也对人口流动有影响。 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到,江苏、福建、上海和海南等人口净流入地区,在疫情后净流入规模有所扩大。 我们认为,除了受疫情干扰外,或与部分省市的核心城市放松落户政策有关。 例如,江苏省内的南京、苏州、常州等多次减少落户限制;福建福州宣布外省市人员均可落户;一线城市的上海落户政策也有调整,在2020-2021年期间多次放松落户限制。我们可以发现,江苏2020-2021年平均净流入规模为22.2万人,较2019年的4.3万人显著增加。
从省内流动来看,多数地区人口仍向省会城市集中。 通过数据测算我们发现,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爆发后,省内人口向省会城市集中的趋势没有改变,近两年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平均比重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青海、宁夏、陕西以及黑龙江等地区省会城市人口集中度最高,均在30%以上;其他地区省会城市人口集中度也基本都在10%以上。
与疫情前水平相比(2017-2019年期间),除了黑龙江近两年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平均比重略有下降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尤其是湖北、陕西以及新疆等地区集中度提升幅度最大。
而湖北省会集中度增幅高于其他地区,或与统计口径差异以及落户政策放松有关。 从湖北主要地级市常住人口占比变动来看,疫情后多数城市常住人口份额有所下降,而武汉则明显提升,尤其是近两年常住人口增幅都在120万人以上。 这一方面,或与统计口径差异有关。 通常人口普查后会对往年数据进行修订,而武汉在七普后并未对2019年数据进行修订,仅对2011年、2012年以及2017年常住人口数据进行了修订。
另一方面,或与落户政策放松有关。 2019年12月,武汉市取消了年度落户数量限制,累计积分达到75分即可落户。2021年9月,武汉进一步大幅降低了就业创业落户和随迁落户等条件,其中将就业创业落户条件由满两年调整为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连续6个月以上即可,落户门槛基本降低为零。
此外,省份内部分化依然较为明显。 从浙江来看,近两年浙江人口平均净流入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其中7成以上人口流向杭州、宁波、金华以及嘉兴等四个城市,尤其是杭州占比接近4成。 不过集中度较疫情前(2019年)略有下滑, 2019年流向这四个城市的比重超过8成,尤其是杭州超过4成,并且温州和舟山是人口净流出的。
从另一个人口净流入大省广东来看,也是如此。 从可获得的10个主要地级市数据来看,近两年仅4个城市是人口净流入,其他城市都是人口净流出。其中,广东净流入人口主要流向深圳和广州两地,其他城市净流入规模较小或为净流出。
核心城市虹吸效应减弱。 通常来说,大城市由于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而且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资源相对丰富,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周边城市的各类资源集聚过来,从而产生所谓的城市虹吸效应。 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转移。
我们统计了108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净流动数据发现,整体来说,无论是在疫情前还是在疫情后,一、二线城市整体呈现出人口净流入的状态,而三、四、五线整体呈现出人口净流出的状态。其中,以2020-2021年平均人口净流动数据来看的话,一、二线城市中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占比超过8成,四、五线城市中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占比超过7成。
不过,在疫情不断影响下,人口流动规模则有所减弱。 例如,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在近两年平均人口净流入43.1万人和150.1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11.7万人和34.1万人。而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近两年平均人口净流出规模也较2019年收窄了3.7万人和18.6万人。 这一定程度上或仍与疫情零星干扰以及部分地区户口政策放松等因素有关。
进一步来看,一线城市中上海表现更突出。 在疫情影响之前,广深是一线城市中主要人口净流入地区,2015-2019年期间人口净流入规模占一线城市总流入的比重超过100%;上海和北京则户口管理政策较为严格,人口多呈现净流出趋势,尤其是北京更为明显。
在疫情之后,广深人口净流入规模明显缩小,尤其是广州2021年人口转为净流出,为2013年以来首次。北京则依然呈现人口净流出的趋势, 而上海则受益于多次放松落户政策, 2020-2021年平均净流入人口超过6万人,明显好于过去几年(2015-2019年期间),表现较为突出。
新一线增长势头不减。 近年来,新一线城市不断发展壮大,人口呈现持续净流入的趋势,在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在疫情影响之前,除深圳外,重点城市中人口净流入规模前5的城市均为新一线城市,尤其是成都居于领先地位(净流入超50万人);其次,为西安、杭州以及郑州等,净流入人口均在20万及以上。
疫情影响之后,尽管新一线城市人口净流入规模有所收窄,但依然在重点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增长势头不减。从近两年平均数据来看,西安、成都以及杭州等人口净流入规模均超25万人,重庆、郑州表现也偏强。
而二线城市中,合肥和南昌等地区表现相对较好,人口净流入规模相对较高。
以上表现相对较好的城市,一方面或与这些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有关;另一方面或也与其大幅放宽落户政策吸引人才有关。
------------------
其他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低欲望”中的新消费——再议日本的后地产时代(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国中期选举临近:需要关注哪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越南经济结构篇:出口驱动下的制造崛起——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二(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越南经济总量篇:崛起的小国开放经济——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一(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宏观”研究失灵了?——论几点研究感悟(海通宏观 梁中华)
地方财政:哪里压力更大?(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房地产:需要多少资金?(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日本消化地产泡沫:为何用了10年?(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汽车消费刺激:作用有多大?(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多少经济可以恢复?(海通宏观 梁中华)
如何预测社融与信贷?(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
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