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 > > 列表>详情

安能股价绝地反击,快运转折点已至3焦点热讯

2022-11-13 06:49:17 来源:运联智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3103期

全文共计   2852  字 /  阅读时长约  7  分钟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 贾艺超

编辑 | 书馨

原文首发于2022年10月12日

编者按:
2021年11月11日,安能登陆港交所,正式跨入资本市场,至今已满一周年。
作为“港股快运第一股”,上市后的一年里,尤其是2022年以来,安能股价连连下跌。
本周,安能股价绝地反击,短短一周反弹39%。今年上半年,安能物流实现营收41.39亿元,经调EB­I­T­DA为4.68亿元。
2022年,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零担快运行业生存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头部玩家们也积极调整战略以应对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
零担快运到了行业发展新转折点。
以下为正文内容:
“总部决定将价格体系维持到2022年末,不再出台全网性的价格调整政策,只进行必要的局部性微调。”安能物流在发布二季报之际,其总裁秦兴华给出如此定调。
事实上,除了安能,不少头部玩家都在战略层面,一改过去的激进打法,暂别价格战,开始收缩业务规模,转而将更多精力聚集在主赛道与精细化运营。疫情三年来,大家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一定规模、利润、服务(质量与时效)。
这也就意味着,零担行业的头部企业,作为行业的风向标开始向市场表态:告别规模为王的时代,换个方式活。
稳住1000万吨门槛
近几年来,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过去的明星企业被频繁地收并购,资本市场上被疯狂杀估值,这种情绪正向更多零担玩家传导。
这种背景下,快运网络的头部玩家,必须重新理解“价值”。
过去,“规模为王”的维度过于单一,要真正体现网络的价值,还要增加维度,比如利润、服务。
今年的运联峰会上,顺心捷达CEO吴雨轩就曾指出:“快运赛道日均货量达到2万吨+左右,如果货品结构是良性的,那么就就具备基本的盈利能力。”
顺心捷达CEO 吴雨轩
而事实上,过去大家比拼货量规模的时候,货运量曾一度冲上5万吨/天的峰值,但网络仍存在亏损的风险。因此,随着资本驱动的力度放缓,大家纷纷将网络的评价指标聚焦到“品质”。
比如,百世快运连续三年将“质量”作为网络发展的关键词,对2022年货量增长的目标也有所放缓,定在了1075万吨。根据其二季财报数据显示,疫情环境下,其第二季度货量为222.3万吨,同比下降了8.8%;但净亏损为5742万元,环比收窄了66.8%。
无独有偶,中通快运董事长赖建法在提及中通快运今年的货量目标时,其保守地定在1000万吨(80亿元营收)。对比中通快运2021年925万吨(64亿元营收)、2020年465万吨(24亿元营收)的数据来看,其货量增长目标要远低于过去近40%的增速。
中通快运董事长 赖建法
可见,头部玩家似乎也在从当前的规模中找盈利模型。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战略调整更像是规模卡位。大家开始放缓货量增速,基本以1000万吨/年当作规模效应的门槛,并以此为基础,寻找产品结构、精细运营等方面带来正向增长的可能。
安能此次战略调整中价格政策、战略主线、绩效考核制度的改变,似乎也释放一个信号:将网络从货量指标上松绑,转而投身成本、效率、品质等护城河。
据物流宝创始人程林分析,此次安能的战略调整,意味着全面提升效率已经提上日程,包括全面提升资产效率、去大票,只做精准填仓、脱身价格战等。
告别价格战
安能的战略调整中,第一条就是价格政策。正如安能董事长王拥军此前所说的,“网络的对手不是另一个网络,而是专线。” 价格政策的调整至少也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反映着其应对市场的竞争策略。
安能董事长 王拥军
1)告别价格战,停止内耗。 事实上,这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快运网络之间的对抗减弱,反而大家都希望资本市场上能跑出一家可以代表行业价值的企业。
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德邦、百世、安能,二级市场上集体被杀估值,而这实际上是对行业整体的闷杀。
尤其是明星网络如壹米滴答、德邦的收并购事件发生后,消极的情绪蔓延整个行业,大家开始怀疑网络独立长大的价值。
因此,网络之间的对抗减弱,大家开始埋头干活,从成本管控、产品设计、精细运营、品质管控等维度探寻真正的价值点。
从安能的战略调整、壹米滴答与汇森的融合等方面来看,大家更注重网络的底盘了,开始大打时效牌、产品牌。
2)去大票,聚焦主赛道。 快运与专线之间的拉锯也在放缓。当前网络的成本结构还没有发生质变的情况下,规模效应的边界有限。尤其是细化到客户群、成本、服务等方面之后,网络与专线之间仍有明显的门槛。
在三志物流董事长余嵩看来:“大票零担和快运网点之间基本没有竞争。大票零担主要服务于制造业,这些企业发货单批次量大,对运输价格非常敏感。大票零担网络追求的是更加便宜,而快运网络拼的是网络覆盖率。”
三志物流董事长 余嵩
聚盟董事长张玉晶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大票零担和小票零担有本质的区别,是有80%-85%都不能够兼容的两张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从原材料到工厂,再从工厂到经销商,这两个环节基本上都是大票的菜。这两类运输有两个特性:一是低成本,二是个性化。这也正是我们三方的能力很强的原因。”
而事实上,快运网络并没有抢大票货的必要。 从客户端来看,小B客户是主流的发货客户群,而客户的客户基本也都是小B和C端的消费者。从商流端来看,越来越多的整车、大票零担订单被切割成小票零担,甚至是快递。这直接导致了快运市场的订单量增加,市场规模扩大,快运仍是一片保持高增速的蓝海。
此时,企业要做的不是扩张赛道,而是聚焦服务。
上面所说的竞争策略,更像是聚焦主赛道,即小票零担市场,把主业干明白之前,暂时放缓了扩张试错的脚步。
当然,对于网络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打磨底盘。这也是近几年头部快运网络纷纷对标ODFL的原因,即通过精细化运营,进行资产效率的极致比拼。其核心便是打造出一套高效的成本管控体系。
加盟制快递领域就有鲜明的案例。其实,在某些方面,我们能够从快运网络身上看到越来越多“中通快递”的影子。即通过基建驱动、技术驱动,形成总成本领先的战略。要知道, 基于这种战略差异,通达系快递的估值悬殊高达近10倍。
总的来说,当前快运网络一方面在磨底盘,构建一套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则在深挖赛道价值,基于当前的规模效应,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
规模转移,新网络的机会?
2016年,安能在货量规模上赶超德邦,加盟制网络与快运市场的适配性得到了基本验证。从此,大批玩家开始涌入快运网络。
自此之后,快运网络的起网潮有几个时间节点。2016年前后,壹米滴答保持着高增速;2018年前后,快递跨界玩家中通快运接力;2020年前后,则是顺心捷达的发力期。
此前,运联智库采访原壹米滴答创始人杨兴运时,其曾表达过一个观点, 网络能起势,往往是抓住了货量规模转移的机会。
这当中,王拥军对货量的规模进行了一个区分:有效规模与无效规模。如何理解?即只有能够拼到一个车上,帮你提高车的毛利、降低成本的规模才是有效规模;如果只是报表上拼凑,不能在运营上协同的规模都是无效规模。无效规模会让你以后不停地擦屁股。
显然,杨兴运所描述的规模转移,更多体现在后者。
虽然规模有区分,但不能否定规模在网络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
起网阶段,网络更多的是用价格政策驱动规模增长,以摊平固定资产投资,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网络成型阶段,则需要更具策略性的打法,去优化网络结构、加粗加密车线等等,解决的是竞争问题; 如今,大家开始强调“一定规模”,开始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运营模型,寻找溢价,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
当头部网络克制规模追求,则意味着部分货量规模会再次发生转移。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后来的快运网络以及大票零担企业一定的时间窗口和市场机会,如当前排名靠后的韵达快运、京东快运。
与此同时,当快运网络开始追求利润,控制大票填仓货,网络与专线之间的拉扯也会暂时放缓。 而大票零担网络又该如何把握这一时间窗口?
总之,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更加考验企业的造血能力。尽管头部快运网络仍然在摸索盈利模型,但大家已经放下了对规模的“迷信”,追求增长的可持续性。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标签: 资本市场 绝地反击 二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