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 > > 列表>详情

天天热门:这一次,我依然相信广州!

2022-11-06 21:32:53 来源:包不同的观点

疫情的反扑速度令人惊讶。

短短数天,全国疫情多点爆发,从北到南,由西到东,都未能幸免。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郑州、福州、兰州、广州……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疫情反弹。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随着天气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疫情存在叠加的可能,这将大大提高预防的难度。与此同时,全国人民都在担心,是否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疫情?难道又得回到囤物资、囤蔬菜的日子?


【资料图】

关键时刻,11月5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出来说话了,除了让各地要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外,他们还特别强调——

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

人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一半,另一半却依旧在疑惑,各地能做到真正的精准防控吗?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广州的答案。

1

病毒在加速

广州这轮疫情来得非常诡异。

10月份,广州还只有零星的局部疫情,到了11月,形势陡然变化——

11月1日,新增73+253;

11月2日,新增50+323;

11月3日,新增142+430;

11月4日,新增111+635……

看着逐渐上扬的曲线,很多人感到好奇,啥原因啊?病毒是坐上了超音速吗?在查阅大量资料后,笔者梳理出了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病毒传播确实很快。

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这个我们很早就知道了,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病毒从没有停下变异的脚步。

而被称为病毒“霸主”的奥密克戎,更是不断变异,分裂出不同的亚型。从BA.1到BA.5,如今更是进化出了BF.7。

不断变异的奥密克戎,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以BA.5为例,根据南非学者的研究,BA.4/5 相对于 BA.2 具有增长优势,其基本繁殖数 (R0) 或可达到18.6——

是原始毒株的5.6倍、Delta的3.65倍、奥密克戎BA.1的1.96倍、BA.2的1.39倍。

BF.7就更猛了,资料显示感染者从被感染到传染人平均仅为2天时间,最短仅需24小时左右,而且隐匿性更强。

第二,城中村加速了传播。

新冠病毒在楼栋密集、巷道狭窄的环境下极易造成气溶胶传播。

根据此前广州发布的信息,很多病例都出现在城中村,拿海珠区来说,新增病例主要集中在客村、康乐、鹭江片区的城中村。城中村给无数新广州人带来了栖身之所,但由于人口相对密集,尤其是“握手楼”之间十分狭窄,空气不流通,给气溶胶传播创造了条件。

适宜的温度和极高的人口密度,给病毒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温床。

2

安全感,来自公开与坦诚

面对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转运隔离。

因此,在察觉疫情变化的第一时间,11月4日,广州就做出了行动——

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决定11月5日0时至11月7日24时,海珠区实施全域管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海珠区常住人口约181.9万人,整个广州常住人口更是超过1800万,在全国城市中排行第五。

广州不仅人多,人流量还大,以地铁为例,广州日均客运量是764.3万人次,仅次于上海和北京。2021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更是达到4026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

10月22日以来,广州的新增病例半数以上出现在海珠区,此时的海珠区非常脆弱,既要外防输入,又要内防反弹,还要严防扩散。及时管控既是对海珠人民负责,更是对整个广州人民负责。

过去三年,全国类似的“暂停”非常多,几乎已成家常便饭。但广州这次,不仅果断,还坦诚。

做出决定的第一时间,广州就在各大权威媒体发布了通告,并公布了各街道暖心服务热线。

紧接着,在11月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更是直接公布了数据——

广州市加大转运隔离力度,近三天已转运3.1万人。

并直言——

广州市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希望广大市民一定要了解当前形势,配合防控大局,合理安排工作生活,以实际行动支持当前防控措施。

不遮掩,不隐瞒,直面困难,从这个公开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真诚、信心与勇气。

3

精准防控是核心

广州卫健委在发布会上直言——

针对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实时调整管控区域的风险等级和划定范围,尽量减少疫情防控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换句话说,哪里有疫情,就封控哪里。一个楼栋有疫情,就只管控一个楼栋;一个小区有疫情,就只管控这个小区;一个区有疫情,就只管控这个区……不搞“扩散式”封控。

以这次海珠区的管控来说,同样不是死板的、一刀切的。在海珠区生活的市民,管控期间,遇到生活保障、看病就医需求,都可以及时和社区网格员联系,管控区域内开设有临时医疗点,实行24小时轮值。

▲图源广州日报

风险区和管控区也是动态变化的,根据新增确诊人数和风险等级的变化,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政策,快的可能一周时间就解除管控了。

从过去几波疫情来看,在广州,很少看到“天价蔬菜”。一些特殊人群,包括透析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慢性病人等,都能被照顾到。

要做到这些,背后是很多人的努力。

复盘广州的数次抗疫,颇具系统性。有媒体还总结过广州抗疫的“绝招”——

快速切断、全市戒备、核酸过滤、点杀病毒、交通顺畅。

正是凭借这几大步骤,广州得以在较短时间内遏制病毒的扩散。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一线医护人员的奋斗与市民的配合,他们是广州攻克疫情的根基。

▲图源广州日报

但有这些,就够了吗?更多的努力,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广州的每一次防疫,其实都离不开庞大的物资供应链。疫情以来,广州很早就摸索出了物资保供的成熟“打法”——“1+1+2+N”保障模式:

启动一个应急保障机制,一家国企对接1至2个街道,一个街道安排不少于2个临时供应点,N个社会销售平台协作。

以今年4月为例,疫情一来,广州就建立了市级机关加市属国企组团式对口支援各有关区的工作机制,全市86个市直部门,28家市管企业,共114个单位与11个市辖区定向结对子,114个市直单位,组建了11支4200多人的突击队。

此外,广州还迅速召集华润万家、岭南集团等数家重点保供企业,做好物资筹备等工作,仅管控区内就安排了几十个电商平台仓库,物资储备上千吨。

至于“最后100米”,广州发动全市电商平台安排了物资分拣员、配送司机、快递骑手等3000余名,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将订单送到市民手中。

就这样,一个庞大的物资配送“毛细血管网”组建起来了,市民们也得以买到“平价菜”和“放心菜”。

这些,是广州能做到“精准防控”的底气所在。

4

尾声

从广州全域来看,除了海珠区进入暂时的管控模式,其他区的情况都还可控——

白云区正在有序降级解隔;花都区逐渐恢复中小学线下教学;天河区也逐渐恢复正常;番禺区有散发疫情,但得到了及时管控……

回看这三年,从简单粗暴的封城,到封区,再到锁定被感染者,精准扑灭病毒。国家正努力在健康与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你也许不知道,广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5个,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也是辐射全球的供应链枢纽。

你也许不知道,中国最厉害的呼吸科,就在广州,就在钟南山院士坐镇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你也许不知道,全网都在感慨广州市民的防疫配合度。广州人做核酸,那是出了名的积极,采集站点还在搭建中,街坊就开始排队验核酸。听到做核酸的消息,广州市民基本上都是穿上拖鞋戴上口罩就下楼了。

最后笔者想说,“动态清零”不是简单封城就能做到的。封城只能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要实现真正的管控,必须要依靠精准而高效的组织。

这一次,我依然选择相信海珠,相信广州!

标签: 第一时间 在海珠区